案例分享|全新产品如何在红海市场找准需求快速起量 ——从小罐茶、云耕物作和三顿半谈起

分享人:李丽

行军打仗,“侦查”先行。制定营销战略,则是调研先行,了解行业、了解客户的业务、了解消费者是制定营销策略的起点。


红海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:


1.品类大于品牌:搜产品的比搜品牌的多,没有强势品牌。

2.产品同质化严重:包装大同小异,缺乏识别度和价值感。

3.行业标准模糊:消费者对好产品的标准认知不统一,行业 内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。


作为营销策略,需要结合品牌的产品及资源,将市场存在的问 题一一击破,为品牌规划下一步可实现的战略重心,并设计一套与 之相匹配的经营动作。以下的内容也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:


一、品类大于品牌


品类定位是品牌定位的前提条件。一个品牌的价值不仅仅取决 于品牌定位,还取决于品类的价值。如果品类没有生命,品牌就会 死亡。就像没有赶上智能手机浪潮消失掉的诺基亚,随着胶片相机 一起消失的柯达胶卷。


所以,在进行品牌定位之前,找准品类定位也很重要。品类是驱动消费的原动力。不同的定位对一个品牌来说,差别也是巨大的。


当消费者身处特定场景时,就会去书架上寻找特定的书籍。过程是,遇见一个待解答的疑问,然后在书架上匹配合适的格子,再从格子里取出最合适的那本书籍。


比如,你口渴了,进入一家便利店,选择喝什么呢?有味的还是无味的?碳酸还是果汁?确定格子后你再选择其下的品牌;亦是,你和室友一起喝点小酒时,你可能会在白酒格子里选择江小 白,而在和客户小酌时,可能会在白酒格子里选择“更正式”的茅台。


因为江小白代表着年轻人的白酒,而茅台则是“国酒茅台”。不同的消费群在不同场景下会选择不同品类下的产品。同样是“没有味道的水”,可能也需要考虑是农夫山泉还是怡宝?


在文化的茶、消费品的茶和农产品的茶中,小罐茶选择了消费 品的茶。而云耕物作在市面上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红糖中,选择了暖姜红糖(浓姜红糖)。就像昌哥天猫旗舰店里销量最高的是烧烤 辣椒面一样,选择一个垂直的品类,对于后续的整体营销策略非常 重要。

如何为自己的品牌构建强势品类:


1.寻找市场品类空缺:“市场中有、心智中无”,找到品类空缺,彻底与市场上竞品区隔开来。

2.明确产品品类的等级结构:品类中有等级式的联结关系, 比如辣椒到糊辣椒或糟辣椒。

3.品类分化开创新品类:同样需求不同的满足方式,有时仅 改变产品外在形态,甚至仅改变了包装。比如烧烤辣椒 面、香酥椒等。


在找准品类定位后,再进行品牌定位。


品牌定位是指,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心智中与众不同。找准“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”:以“打造品牌”为中心,以“竞争导向”和“消费者心智”为基本点


首先,针对某一目标市场或人群,达成圈层共识,通过圈层卖货或体验,积累圈层口碑共识。与以前的营销不同,现在所有消费者都是网络用户,一亿人看到,有 200 万人购买,万一产生了 10 万人因为讨厌而在互联网吐槽,剩下所有人看到了这 10 万人的吐槽, 可能就不买了。今天的消费口碑是联网的,及时反馈的,舆论不可控。所以在一开始,营销的范围需要圈层化。


其次,品牌要满足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情感的两大需求。 以云耕物作的姜暖红糖来说,从理性层面出发,对产品本身进行“再开发”,完善产品科学,向消费者证明其核心卖点,同时又从情感层面出发,展示品牌故事,进行包装设计。


最后,需要挖掘消费者心中所想并与产品相关联,进而创造出 品牌独特的文化与个性。在挖掘消费者心智的方法中,最有力的无 疑是用户共创。


以“三顿半”为例,我们可以看到将用户共创彻底融入品牌策 略的力量。



2019 年,三顿半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。2017 年它的年销售额在1500 万左右,2018 年实现了翻倍,估计 2019 年能比 2017 年涨十倍,到达 1.5 个亿。2019 年“天猫双十一”,仅仅一天,三顿半的收入就超过了 2018 年全年。三顿半登顶了“天猫双十一”咖啡类目的销售第一名,超过了雀巢。国产品牌成为咖啡行业的第一,这还是第一次。


三顿半是怎么做到的呢?总结下来其实就有三点:新喝法、新 包装、新消费场景。


三顿半从品牌建立的初期就与下厨房进行了深度合作,即时获 得用户反馈,进行产品迭代,并培养种子用户。在这期间,品牌洞 察到用户的需求,即“喝一杯既方便又好喝的咖啡”。在咖啡品类 中,手冲最好喝但是复杂,速溶最方便但是不好喝。但是,两者兼 顾的产品却没有。这就是三顿半产品的起源。


在喝法上,三顿半按照咖啡豆不同,和烘焙程度从浅到深,三顿半把产品分成 6 种,标上 1-6 的编号。每一种咖啡,有不同的风味。三顿半还会推荐每一款咖啡最合适的喝法,是加牛奶,还是加热水。用户既可以只喝自己喜欢喝的口味,也可以各种口味都尝试 一下。


但如果只有 6 款产品,时间长了用户也很容易没有新鲜感。三顿半在基础款之外,还会不定期推出“0”号隐藏款咖啡,跟其他文化品牌合作,或者大师手冲咖啡的限量款。通过隐藏款不断地上新来刺激用户,也让产品的品牌内涵更加丰富。


在包装上,当代年轻人信奉颜值即正义。三顿半的包装已经好 看到,能在淘宝上卖二手了。但这个包装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想出来 的,三顿半每设计出一款都会在下厨房上听取用户反馈,几轮交流下来才选中的。


三顿半在产品研发上设计了大量的用户调研问题,通过达人向 他们的粉丝收集反馈,例如:不同风味的产品更喜欢哪种?哪种包 装的形式更好?你会送礼还是自己喝?


而且他们会跟用户讨论产品的体验,从开箱感受、产品操作、 说明指导、风味口感、包装规格等等,用户会给他们各种各样的建 议。当然,用户的意见,品牌也不会照单全收。从中发现“趋势” 和“细节”,用趋势去把握用户需求,用细节把产品交付得更完 整。


而且,三顿半跟用户的关系,没有在购买这个环节就结束。还 有第四步,回收。包装很好看,但喝完就扔,也很不环保。三顿半就设计了“返航计划”,在每个城市设置指定回收点,用户把空杯子拿到现场回收后,可以免费得到三顿半的周边小礼品和兑换新咖 啡。回收地点都是三顿半精心挑选的合作伙伴,比如在苏州是在诚品书店,这也加强了用户对三顿半调性的感知。这个活动让用户享 受到了实惠,还参与了环保,提升了意义感,也提升了对品牌的黏性。


所以,最好的建立用户忠诚度和品牌黏性的方式,是让用户参 与到产品和品牌建设中来。


二、产品同质化严重:品牌定位给购买理由,产品包装进一步放大和强化,积累品牌资产,构建竞争壁垒。


品牌具有五大作用:降低认知成本;实现品牌溢价;降低传播 成本;降低社会监督成本;建立品牌护城河。所以,越是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品牌越重要。



通过洞察消费者需求,找到一个强有力的购买理由,通过一个 拳头产品承载该购买理由,最终通过拳头产品做强品牌,是品牌策 略的实现路径。


品牌是靠产品“打”出来的,产品是营销战役的永恒主角。就像云耕物作的“暖姜红糖(浓姜红糖)”,昌哥的“烧烤辣椒面”,这些产品的使用场景明确,能够代表消费者的核心利益,有充分的购买理由。

此外,在如今这个买什么都是买体验的年代,小罐茶从包装、 门店、店面选址、与制茶大师合作几步走,打造了符合高端定位的 品牌标签,重塑用户对茶的消费体验。从群雄争霸的中国茶行业里 脱颖而出,成为爆款。


三、建立行业标准:完成产品升级,重塑缺失的信任


小罐茶通过统一重量、统一等级、统一品质、统一价格,树立 一款以统一形象为显着特点的全品类茶品牌。让消费者最终记住 的,也是这个“统一’。在标准混乱的茶行业,给消费者标准化、安全的选择,从农产品到现代化消费品的升级打造产品。


而云耕物作则从产品包装入手,为了向消费者证明并且快速验证什么是“真红糖”,设计了一个行动指令——“红糖好不好,快看配料表”。提供顾客可以自行验证的信任状,用于进一步打破红糖行业的信息不对称。




四、营销:技术变革引起营销手段和营销关键点的嬗变, 如何选对营销渠道,成为营销策略中关键的一环


小罐茶在 2017 年通过央视纪录片式广告的投放,打响了「小罐茶,大师作」的品牌声量。通过短时间强势霸屏全国,借助央视权威形象背书,用持续地广告营销逐步加深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形象。


但我们知道,如今传播渠道中,权威的力量逐渐在消解。以前 我们相信央视等权威媒体,现在大众只相信大众,甚至只相信身边 的小众。所以当年小罐茶选择了央视,而云耕物作现在会选择小红 书/抖音/李佳琦。


这对于昌哥的营销策略也是有借鉴意义的。调味品类作为单价 便宜的日常消费,走高端路线显然并不合适。且由于辣椒的产品性 质,地域化目前仍然是其特点之一。所以选择地域性较强的媒体,或社交平台上地域性 KOL 背书,从圈层用户出发,打响品牌知名度,与竞品制造区分度,是现阶段性价比更高的营销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