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位理论是AlRies和Jack Trout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典理论,在企业战略和市场营销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,其主旨就是要占领用户心智,永争第一或者差异化,当用户想起所需的服务或者商品的时候,主动与一个品牌联系起来,

比如可乐=可口可乐,方便面=康师傅,熟人社交=微信,陌生人社交=陌陌,这样才能取得市场的最大化,让产品长盛不衰。
定位理论需要品牌成为当前细分市场的第一,换句话说,定位理论是在用户面临选择时的一种直觉思维,甚至是条件反射,当我想买饮料的时候,有那么多可乐,但是我只选可口可乐,这就说明认知抢占了。
当前的市场格局与特劳特提出定位理论时已经大有不同,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下,细分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,马太效应愈发凸显。建立一家独大的行业领导者地位的难度也与此前不可同日而语。
如今的市场高度细分,消费者用品类思考,心智空间有限,最终只会记得品类的第一或第二这样的特征,在信息高度不对称性的传统时代,是成立的。但是,在今天,这两大前提假设均开始松动。当消费者信息高度对称,选择极大丰富之后,个性化、多元化的消费成为趋势,大量小众品牌趁势崛起。这也是完美日记、HFP、花⻄子等国货品牌突然崛起的原因。
信息传播和交互环境的变化,反向驱动了消费行为的变化。在小红书看笔记, 在微信看⽂章,在抖音看视频,都有可能被种草各种名不经传的“爆”,甚至看完后随⼿拔草。这在传统时代是不可想象的。
因此也出现了不少“定位已死”的论断。
但是,中国市场极其复杂多元,在广大的下线市场,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仍然遵循数一数二原则,仍然“用品类思考,以品牌表达”。在复杂程度高、层次丰富的中国市场上,在品牌认知的构建阶段,只要应用得当,定位理论依旧能帮助企业高效地解决营销难题。
聊定位理论之前,我们先来看“以品类思考”中的品类,市场格局的形成。
一、市场格局是如何形成的?
市场格局形成的三大力量:消费者的力量(品牌)、渠道的力量、销售的力量。这三个力量中消费者的力量越来越占主导地位,市场格局成熟的是建立自我增强的盈利飞轮及品牌传播的马太效应。
一个品牌要占领市场,需要突破三大壁垒,分别为:
1.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壁垒
2.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壁垒
3.有效抵达消费者的壁垒,即流通的壁垒
如果一个市场以上的壁垒越低,则越容易出现赢家通吃的高市场集中度现象,而如果一个市场以上的壁垒高,则会出现多强并立的局面。
赢家通吃的典型行业是互联网行业,流通的壁垒为零、消费者迁移成本为零, 互联网产品的功能同质性也可以变得超高,一旦消费者选择偏好形成,这个选择偏好很容易自我增强,造成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,例如现在BBAT。
除了医药行业,食品行业也是典型的多强并立的行业,用户口味主观性较大、产品与产品之间无明显差异,用户选择心理负担低,客单价低,愿意尝试不同品牌。就算是有老干妈这样强势品牌的辣椒酱行业,老干妈也只占了 20%的市场份额,剩下的其他品牌可谓百花齐放,在这样的行业⾥,大市值企业很难绞杀小市值企业一统江湖的市场竞争格局。
但是由于整个市场市值足够大,抢占头部仍然是有利可图。对于辣椒面行业来说,目前也是百家争鸣的情况。合理的营销路径是,先在区域市场占领头部品牌地位,再推向全国。
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路径是从品类到品牌,当品类的关注热度上涨后,品牌才有机可乘。
影响品类关注热度主要有 7 个因素:

以神器医养为例,养老品类的消费人群基数时⽐较小的,但是理疗和体检的目标客户范围就比较广泛,品类消费人群越大,品类的认知范围就越广。
但是,贵阳作为下沉市场,中建华府小区站点由于人群结构关系,住客大部分健康意识薄弱,无法形成能够引领和带动健康产品的高势能人群,在推动品类的教育传播上效果非常有限。
在理疗服务产品上,神奇目前最需要建立的就是品牌信任度。建立强品类记忆质量,因为这往往会影响消费者心智预售效率。在消费者购买选择理疗产品服务时,因为存在随机性,受渠道影响⽐较大。当建立品牌信任感后,才能塑造品牌护城河,在高分散度的市场找到立足之处。
客单价低,消费者选择成本就比较低,消费者频次高,会带来品牌粘性,⽽品牌粘性会形成品牌忠诚度。对神奇来说,以社区小站为圆心,形成一些区域性
高频消费的品类,形成区域品牌,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第一步。

二、如何借助定位理论构筑品牌护城河?
在传统媒介时代,品牌可以在一夜之间实现“定位话语”的海陆空全面轰炸, 实施重复洗脑。今天,如果一个品牌要实现“全民洗脑”的效果,其投入恐怕得是以往十倍以上量级。
传统媒介的触达效率下滑,数字化和碎片化的媒介成为主导,但大量品牌定位传播输出的⽅式,仍停留在传统的洗脑广告时代。
我们曾经服务过许多信奉定位理论的品牌,发现这些品牌在传播执行的层面都十分痛苦。在定位概念需要传播落地的时候,似乎除了根据资源分拆资金,在各个渠道进行高频的硬广投放之外,办法不多。⽽这种广告投放的效率,品牌自己也在怀疑。
传统“洗脑式”定位输出的⽅式,对于强势传统媒介的依赖度极高,⽽这样的媒介渠道基础已经基本瓦解了。
那么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定位该怎么完成输出呢?结合品牌在市场上需要突破的三个壁垒,有以下三个⽅面可供探讨:
通过升级定位输出方式进行传播裂变
定位的输出,除了领导者、正宗、经典、更多人选择……,这些传统媒介时代盛行的模式化、单向度的口号,是否还有别的可能性呢?
小葵花从儿童药切入一个新的领域,但并没有去占据儿童药品类第一的消费者心智。他们选择回归消费者去寻找输出的机会,从公益的⻆度切入去推动品类教育。直击“滥用成人药,用药靠掰,剂量靠猜”的现实,我们提出了“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——儿童要用⼉童药”口号,全面整合广告、公关、数字营销和渠道终端活动,完成了一场现象级的传播战役。
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定位输出,如果仍然只能使用僵化的话术,试图完成消费者洗脑的话,这只能说是专业上的懒惰。我们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回归消费者洞察,寻找输出裂变的可能性。
对于昌哥来说,我们需要思考,除了“贵州辣椒行业领导者”外,我们是否还能从其他细分领域切入,建立与用户关联度更紧密的连接。神器医养作为“你身边的健康管家”,扎根社区,在与用户形成情感联结⽅面有着天然的优势。而对黄南武辣子鸡来说,乡愁是在外游子永远绕不过去的情结。
通过挖掘产品本身进行传播裂变
在新的传播环境下,产品本身是品牌最大的媒介,也是构建品类识别、品牌认知的最佳媒介,近几年我们看到的爆品,往往是产品本身在“自造”声量。用好产品本身,制造裂变的可能,对于深化定位的输出,是一大关键。
我们曾经归纳过产品裂变的三级火箭:
一级火箭-产品力:产品本身的新奇感,或功能利益点的硬核感;
二级火箭-造⻛潮:明星都在用,网红都在推,销售卖断货,黄牛炒疯了;
三级火箭-自⻛潮:自带话题力和社交属性,买到的都在晒,用过的都在秀。
钟薛高联合泸州老窖推出含酒精的“断片雪糕”,完美日记联合 Discovery 推出“探险家十二⾊眼影”,花⻄子联合李佳琦推出雕花口红……这些限量款或者是创新新品,有效帮助了品牌拉新,并提升品牌在互联网上的活跃度。
昌哥七月的营销计划中,公众号和抖音投放的目的就在于制造身边 KOL 都在吃的氛围,三个公众号用不同风格的文章覆盖其粉丝人群,guiyangwow 吸引年轻潮流粉丝,贵阳美食探店吸引 B 端、美食资讯兴趣粉丝,花花肠子风格更接地⽓。抖音所有 KOL 均为美食博主,同时露出,将昌哥辣椒面集中介绍给贵阳美食爱好者。
平台属性不同,博主粉丝偏好有异,造成了投放效果也有所差别。卖货是一时的⽣存,品牌建立却是个长期的过程。在无法短期内投入大笔广告费用,打透打爆一个社交平台,形成用户自发传播的现象的情况下,⾮直播带货形式的社交
平台广告投放,对于实际销量的影响难以量化,也是目前对于品牌社交营销的顾虑。
通过抓住平台特性进行传播裂变
正如前面所说的,在当下的传播中,凭借单一话术,单一官⽅内容,试图洗遍全民的投入方式,似乎已经不存在了,因为它偷懒到没有诚意。当然,挟数十亿、百亿级投放费用的⼟豪品牌请随意。
各平台的逻辑差异极大。抖音、微博、微信,都属于大社交范畴,但内容形态、用户行为均不同,天猫和京东更是自成体系。 媒介土壤变了,如果定位输出仍然只靠僵化的话术,单向且单调的内容素材, 在这些平台恐怕很难有所作为。
在各大社交平台兴起的红利期,许多嗅觉敏锐的新锐品牌,集中有限资源主攻某一个平台,获取了爆发式的增长。
举几个例子,HFP 成立三年营收破 10 亿,流量红利从微信公众号⽽来,在快速爆发的 2016 和 2017 年,他们密集投放微信公众号,投入过亿的资⾦造口碑风潮。完美日记、钟薛高从小红书起家;半亩花田从抖音获取红利;红地球通过直播重新火了起来。
眼下,这些精通各平台玩法的品牌,尚且面临平台流量成本上升、红利枯竭, 努力寻求新的更高效的整合推广模式的问题。
线上广告更多地是针对跨区域消费者,对于区域化市场来说,线下传统渠道仍然值得考虑。线下广告作为离消费者更近的、更嵌入⽣活场景的传播形式,对于区域品牌来说,针对性强,不需要大面积覆盖,干扰度低,在潜移默化的提升品牌声量方面,有着巨大的优势。
因此,不管是对昌哥还是神奇医养,线下的营销模式都值得我们了解并尝试。寻找到合适的平台,以“因平台制宜”的推广策略和⼿段,完成消费者触达,是每个品牌的必答题。这对于信奉定位的品牌而言,格外困难,升级概念,升级话语体系,转换推广思维,刻不容缓。